Skip to content

區塊鍊的起源與發展

區塊鏈最初於2008年由中本聰在比特幣白皮書中提出。當時,人們開始意識到, 這是一種實現系統去中心化運行的新技術。

什麼是中心化運行?

想要理解「去中心化運行」運行這個概念,我們應該先從什麼是「中心化運行」的系統開始探討。

目前,我們日常接觸到的多數系統都是中心化的,也就是說整個系統的運作可被單一實體全面掌控。 例如,常見的搜尋引擎 Google 就是典型的中心化系統,Google 公司能夠隨時單方面更改演算法, 從而立即影響所有的搜尋結果排序。

什麼是去中心化運行?

所謂的去中心化,就是系統的運行權力分散在各個獨立的運算節點上, 每一個節點只擁有部分的權力,無法單獨控制整個系統。

以比特幣為例,它目前(2025年)是由全球約 10,000 台彼此獨立的運算節點共同協作運行。 這些節點由不同國家、互不相識的人們設置與維護,任何人都有權架設自己的運算節點來加入這個網路。 當一筆比特幣轉帳發生時, 需要有超過半數的節點同意, 轉帳才會成功被寫入比特幣系統中, 又或者比特幣系統需要進行升級時,必須透過「多數決」的共識機制,要超過半數的節點同意才能升級。 因此,去中心化系統能夠避免單一機構或個人獨佔控制權。

換個角度來看, 如果貨幣系統由單一實體掌控,當該實體停止運行時,整個系統將立即癱瘓。 所以對一個網路原生的貨幣系統來說, 去中心化的運行機制是至關重要的。

區塊鏈技術的發展

經過短短十幾年的快速發展,比特幣如今已廣為人知,而區塊鏈技術更衍生出了眾多的新興產業。 例如,有挖礦公司透過大量的電腦設備維護區塊鏈網路運作,並獲得比特幣作為報酬, 也有專門提供加密貨幣交易的交易所。

隨著區塊鏈技術的成熟,加密貨幣逐漸融入日常生活,並逐步成為企業接受的新支付方式 目前許多企業與個人也開始接受加密貨幣作為支付方式, 不論是旅遊住宿、滑雪課程等生活消費,都能使用加密貨幣輕鬆支付。

根據目前趨勢,未來十年內接受加密貨幣支付的企業預期將持續增加, 各種加密貨幣也都會有不同的群體支持, 到時法定貨幣相較於整體加密貨幣的相對價值可能會逐漸下滑。

當越來越多企業願意接受加密貨幣, 人們自然也會更願意持有並使用它們, 從而推動加密貨幣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