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創造網路世界的錢

從網路誕生以來, 一直有人在討論一個非常有趣的猜想, 人類有辦法在網路世界造錢嗎?

以下就來先探討這個問題

賽博空間是什麼

Cyberspace(賽博空間), 是指所有使用網路的人因為互相連線所形成的新空間, 也稱為網路世界

原本我們只能在這網路世界中互相傳送著資訊, 例如影片, 新聞, 聊天資訊

有天, 有人開始思考 能不能有一種原生於該賽博空間的資產, 就像是黃金是原生於這個物理世界的資產一樣

為了辯證這個可能性, 我們要先理解黃金是怎麼變成資產的 黃金最初有價值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如果搞懂了黃金怎麼來的, 或許在賽博空間創造出錢就是可行的!

最初為什麼人類會認為黃金有價值呢?

根據勞動價值論,商品的價值是由其中所凝結的人類勞動所決定的。 黃金的開採、提煉和加工過程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時間,這些勞動的投入賦予了黃金最基本的價值

再來隨著接受黃金的商家越來越多, 黃金本身的共識價值也越來越高,

黃金價值 = 勞動價值 + 共識價值

很多物品有價值也是因為如此,

例如: 我去森林砍了一些木材帶回家, 而這些木材實際上就儲存了我的勞動價值

可能這塊木材比較美觀, 或是比較堅固, 而疊加了不同的價值上去,

​在賽博空間中,若存在一種需透過勞動才能獲得的貨幣,且該貨幣被某些商家接受後, 慢慢形成共識,

那麼這是否意味著我們可以創造出網路世界的原生貨幣?​

電力的消耗是否代表著電腦的勞動?​

舉例而言,若我讓電腦持續運行一個月,進行大量數學計算,最終得出正確答案,並因此獲得一枚代幣,那這枚代幣便儲存了電腦的勞動價值。​

這種概念早在比特幣誕生前十年就已被提出。​1998年,計算機科學家Wei Dai在其B-money提案中,描述了一種匿名、分散式的電子現金系統,允許參與者透過解決計算問題來創造貨幣。​這些貨幣的價值,正是建立在參與者所投入的計算勞動上。​

由於賽博空間有電力作為勞動力, 所以只要將該勞動力儲存到某處, 則​創造一種原生於賽博空間的貨幣,是可行的

問答時間

Q: 為什麼政府會跟我說黃金不是貨幣, 他說只有政府發行的才是正統貨幣?

A: 不, 黃金一直都是貨幣, 可分割, 同質化, 有共識, 黃金具有貨幣的屬性 只是在目前的21世紀, 大家都是從出生就活在法幣的時代, 所以才會覺得貨幣就是該由政府發行 但就整個人類歷史來說, 現在的法幣才是一種奇特的存在, 黃金已經被使用了幾千年 或許在西元3000年時, 有學生用腦機接口學習到 21世紀的歷史時, 會讀到 "一千年前, 是一個由政府發行貨幣的時代, 鑄幣權還未跟政府分離, 而大部分的人都認為政府鑄造的貨幣才是正統..."